百元入住一月!中国侨都江门诚邀全球“无界创客”来创作!
时间: 2025-08-08 15:24:40 | 作者: 新闻中心
5月9日,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开平市,在塘口镇举办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建设启动暨广东网络文学(江门塘口)青创孵化中心共建签约仪式。这是江门以文化赋能推动“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是侨乡文艺事业的又一起点,更是江门主动拥抱新大众文艺的自信绽放。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郭松延,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
在省委宣传部、省作协的支持下,省、市、县、镇四级部门在开平塘口镇打造“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将以优越的创作环境和扶持政策,诚邀作家、微短剧创作团队等以“无界创客”的身份汇聚江门——
“我们还将陆续出台文化交流、创作扶持等多方面政策措施,建设吸纳更多‘无界创客’的‘IE公社’,积极打造‘数字文化小镇’。”陈冀表示,欢迎每一位创作者在此短暂停驻或长期栖居,用文字记录侨乡故事。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基础要求和首要保障。江门从始至终坚持传承扎根人民的优良传统,戴爱莲“舞蹈要为人民而舞”、红线女“粤剧要贴近群众”等艺术理念,深刻诠释了文艺创作的人民性。江门籍作曲家李陵曾表示:“音乐的根在人民之中,只有倾听人民的心声,才能创作出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这些艺术箴言,不仅深刻诠释了文艺创作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更为江门的文化创作树立了艺术标杆。
在人民情怀的指引下,江门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底色铸就时代精品,用多元文艺创作展现侨乡魅力,在戏剧、音乐、舞蹈、影视等多个领域结出硕果:将艺术与思政教育深层次地融合,创新推出“艺术党课”,成为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持续推动舞剧《侨批》等18部戏剧创作,形成别具一格的“江门戏剧现象”;创新“揭榜挂帅”机制,推动文艺精品复创、复拍,在家门口演出群众买得起票的高品质剧目。
成立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发起建设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青创孵化中心,不是随笔偶得,而是在省委宣传部、省作协以及市委的支持指导下,江门长时间坚持“双百”方针(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二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必然结果,是江门侨乡文化自信的主动破圈。
往更深层次,这更是江门市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的重要举措——依托塘口镇丰富的侨乡文化资源和“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优势,以数字化、网络化手段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网络文学,是这个时代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形态之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已突破300亿元,微短剧播放量年增长率超200%。一部爆款网络作品带火一个城市、激活一个产业的案例屡见不鲜,这就是网络文学的无限潜力。
江门精准捕捉时代脉动,并于2021年成立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至今,会员已从20人增至45人,并涌现出唯易永恒、黛墨、风晓樱寒、六井冰、安天命等知名作家,多部作品点击量破亿。
其中,《逆天丹帝》全网点阅超10亿,《你给的甜》获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等多项大奖。在IP转化方面,已有《乌兰学园的X档案》等作品改编为影视剧,《紫血圣皇》等输出海外版权。2023年11月,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首个基地落地江门,更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观塘口镇,坐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其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华侨先辈的乡愁与奋斗。曾几何时,塘口墟还是一个仅剩下9户人家的空心村,而今,这里非流动人口达到2000多人,吸引众多港澳青年、华侨新生代返乡逐梦,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旅乡人在此一同生活、创业,成为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激情碰撞的热土。
以网络文学为支点,江门在塘口建设“侨乡新大众文艺社”,打造“数字文化小镇”,就是要搭建这样一个舞台:让创作者的灵感在此落地生根,让优质IP在此孵化成长,让网络文学的“轻资产”转化为文旅融合的“硬实力”。江门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更表示,江门热情欢迎“素人作者”到来“蹲窝”,来了就是江门人,走了给你留盏灯。
通过建设“侨乡新大众文艺社”,江门将进一步强化作为广东省首个网络作家协会创作基地的示范作用,培育具有侨乡特质的“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都,530多万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依托国际传播“前店后厂”工作优势,江门近年持续推动侨乡文化出海出圈,可以说,从侨乡走出的每一个故事,都天然带着连接世界的基因。
签约仪式上,省网络作家协会、江门市委宣传部、塘口镇正式签署共建协议,并发布“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建设方案及政策要点,标志着“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建设启动、“广东网络文学(江门塘口)青创孵化中心”正式落地。
活动现场还为入驻青创孵化中心的知名网络作家颁发证书,并举办“新大众文艺论”公益沙龙。与会作家围绕“新大众文艺论:新时代‘山乡巨变’与网络文学的使命担当”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网络文学在新大众文艺中的担当作为,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文学讲好江门乡村故事,展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乡风文明等新风貌。
活动期间,来自上海、天津、湖南、广东等地的网络作家当地考验查证了塘口镇的文化遗产、特色民宿、人才公寓和旁边的环境。他们都以为,塘口坐拥世遗碉楼、先锋书店、艺术公社、田园民宿等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美学,既为创作者提供静谧的创作环境,又能成为笔下世界的鲜活场景。
从人才公寓到文化咖啡馆,从政策扶持到社群支持,江门为创作者解决后顾之忧,为网络文学创作者打造了一个兼具文化渊源、创作氛围与成长生态的理想栖息地。特别是“不管是传统作家还是网文大神,到了都是自家人;不管来打卡还是常驻蹲,这里永远为你留盏灯!”的理念,正是网络文学创作者向往的“理想国”。
为积极探索文明乡风建设新路径,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江门将持续深化“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建设,在推动网络文学与地方文化、乡村美学深层次地融合的基础上,推进侨乡新大众文艺社——江门塘口短视频创作孵化中心、大湾区写生基地的建设,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打造集创作、孵化、交流于一体的文艺生态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指出,江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其独特的侨乡文化基因构成了天然的“创作富矿”,值得青年创作者去深挖。“侨乡新大众文艺社”的设立以及广东网络文学(江门塘口)青创孵化中心的建立,让世遗碉楼与数字文化碰撞,为创作者提供了激发灵感的理想场域;每月百元人才公寓、创作扶持基金等政策,体现了江门的满满诚意。
“这个打破地域边界的创作共同体,能够团结作家、留住作家,让大家聚焦在一起彼此交流、彼此激励、互相启发,既能通过文化碰撞催生新的文艺形态,也能深度激活本土文化资源。”谢有顺认为。
谢有顺表示,网络文学与微短剧等新文艺形式,正是以青年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推动文化出海的创新实践。希望更多创作者扎根于广东网络文学(江门塘口)青创孵化中心,去调查研究,去深入钻研,激发新的想象,构思新的故事,催生兼具文化厚度与市场活力的新文艺形态。
网络作家们正将侨乡基因转化为创作动能。“塘口的时空穿越感令人着迷!”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敏(冰可人)表示,碉楼群落的沧桑质感与先锋书店的现代气息形成的奇妙张力,为文旅题材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希望能够通过“侨乡新大众文艺社”,进一步挖掘侨乡文化,创作更多关于侨乡文化和碉楼文化的故事。
“在开平塘口,晨起推窗即是百年时光雕琢的风景,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文字自然流淌着侨乡的呼吸与脉动。”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姚笛(红娘子)认为,百元长租公寓与创作扶持政策形成的“轻成本、深体验”模式,让创作者能静心挖掘侨乡故事,她计划扎根塘口,创作一本关于碉楼题材的书籍。
“江门文化渊源深厚,富有历史感,给予我们很大的灵感和启发。”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理事王翠诗(六月)也认为,江门打造“侨乡新大众文艺社”,为创作者提供了优越的创作环境和扶持政策,接下来她也有常驻计划。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黎禹君 摄影/郭永乐黄绍侦)、江门宣传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